查看原文
其他

梁宁:成为值钱员工的5层修炼

我是粥左罗 粥左罗 2019-05-17

△向上生长, TO BE TO UP. 50万年轻人的成长充电站△


这是粥左罗的第 160 期分享。


作者 l 粥左罗 

来源 l 粥左罗(ID:fangdushe520)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ID:shoujirym8754)


长期招内容编辑→要不要来一起工作?




亲,提示下,本篇非爽文,适合慢读+思考


——先生,我有一个您必须要考虑的产品,保证能给你带来巨大的收益!


——什么产品?


——我!


这是《都挺好》里的对话,在大街上发传单的明玉,遇到了多金老板蒙总,成功把自己当成产品给推销出去了。这是我看这个剧为数不多印象深刻的场景。


其实一年前我看了梁宁讲产品后,有所启发,就一直想借产品框架按照我的理解,写写一个人成长的五个层次。


最近我在招聘,又想起来这个选题,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写吧。


因为万物皆产品,一个人,一个员工,都可以是一个产品,而这个产品使用者无非就是老板、领导、其他同事等。


因此,如何成为一个值钱员工,在一家公司或是整个职业生涯混得风生水起,其实可以按照产品的逻辑来打造自己。


同样的,一个老板或者领导,在招聘、识人、用人时,也可以借鉴产品的逻辑框架:


第一层——感知层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

第四层——能力圈

第五层——存在层


之所以,要这样去讲,因为一个人若是没有这样明晰的框架去看自己,规划自己的成长,可能就只会聚焦在某一两层,其它层的给忽略了,这样会极大削弱自己的竞争力。因为人是复杂的,职场环境也是复杂的。




01

第一层——感知层



一个产品,你看到它的第一眼,外形是否好看,颜色是否漂亮,质感是否契合自己,这些都是在感知层上做产品判断。


一个人,站在你面前,颜值几分,身高多少,胖还是瘦,发型怎样,穿衣品味如何,然后一开口讲话,什么口音,基本表达怎么样,这些都是一个人的感知层。


这也是一个人的最外层。


可这跟一个人成长、是否值钱有毛关系?


其实,关系大了。


感知层虽然是最外层的,是离核心最远的,但反过来讲,正因为它是最外层,所以也是别人感知你的第一层。


第一层,你就给了别人不好的感知,别人还会有欲望感知你的下一层、再下一层么?


所以,真正的成长,做一个值钱的人,不应该放过第一层。


第一层应该怎么提升?

此处适合清单体呈现:


01 要做到好看。好看不是指颜值多高,这对大部分人来说不现实,大部分人都是普通长相。这里说的好看,其实是体面。这个要求并不高,具体继续往下看。


02 清洁是最基本的要求。别学苏大强。这个在任何行业适用,如果一个滴滴司机浑身散发着几天没洗澡的味,他的分数一定不高;衣服要勤换洗;洗头,别油的打绺,别有头屑;运动鞋勤送洗,皮鞋勤擦。


03 一定要在乎你的发型。一个好发型能拯救你的整体形象,一个糟糕发型也能让你的形象大打折扣。勤剪发——男士短发,一个月理一次是最低要求。


04 如果你没有太多钱,选择少买衣服,但把单价提上去,不求多,求品质。


05 找到适合自己的穿衣风格。别随便穿,我发现大部分都是很随便。不要放大自己的劣势,比如矮个子喜欢穿大码卫衣,小腿腿壮喜欢穿紧身裤,肚子大的喜欢穿白T...


06 职场穿衣体面还包括别露乳沟、腋毛、屁股,无关美丑。


07 不管男女,都要适当的打扮自己、倒饬自己。千万别以为不重要。


08 注重自己的沟通界面呈现:与人聊天注意眼神交流,注重表情管理,注重倾听与回应。


09 个人气质上,对上不卑不亢,对下不骄不纵。不浮不夸,温和坚定,平静智慧。有的人往那一站纯靠气质就能圈粉,你应该听说过这句话吧。


最后借用脱不花的话总结:


那些质疑个人形象管理重要性的人,从来都不会知道因为糟糕的形象而损失了什么。


你看起来像什么地位,

你就是什么地位。


这就是存在感知层的意义与修炼。




02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



角色框架层。


用于网站就是框架。


框架就是框定每个页面需要有多少元素,它们的链接关系、调用规则分别是什么,你打开任意一个网页,你在感知层感知到的一切内容、功能,都是在这个框架内被框定的。


用于人世间就是角色。


生活里,每个人都被框定在角色里,并且被角色驯化。爸爸、妈妈、老公、老、儿子、女儿...这些都是角色,角色会对人有要求,比如当你做了爸爸,有人就会说你:当爹你得有当爹的样子。


社会上,也是。你去海底捞吃饭,服务员怎么对你笑,用什么手势指引你,传菜员怎么上菜,这些都是角色对他们的要求和驯化。你遇到银行职员,学校老师,政府公务员,你都会发现他们身上有深深的角色烙印,从气质到处事,甚至说话、穿衣风格,都是如此。


职场上,大家也都是角色。


你的角色定位是什么?


你应该去适应那个角色,按照那个角色要求自己,把自己装进那个角色里。


有个朋友一直想提升自己的口才,于是他非常努力地练习表达技巧,终于他能够侃侃而谈了。但是当需要公开表达的时候,他就会变得吞吞吐吐,之前的练习好像就一下失效了。


这个朋友知道我经常出去做演讲,所以过来请教我。


我一听就明白了,这种现象,就是角色定位偏差。


对于别人来说,角色是别人对你的认知。


对于自己来说,角色是一种自我行为规范。


我是皇帝,就要以皇帝的口吻说话,我是医生说话就不自主的像医生,我是警察就会不自觉的有个警察的范儿。



刚才说的只是职业角色,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多种角色。比如我的角色里就有新媒体讲师、写作课讲师、演讲者、作者、老板等。


一个人在做事时,就应该以一个特定的角色要求自己,同时相应的,你认为自己是那个角色,你就会越来越像那个角色。


回到最开始讲的,为什么那个朋友一直练习口才,公开表达时却懵逼了?


因为,他去做公开表达时,没有从心底里转变角色,他没有因为站在台上了就用另一种角色的视角看待自己。


光练技巧没有用,角色定位的改变才是关键。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私底下是个内向的人,也不爱说话,甚至有点害羞,但是我出去演讲时,每次都能有特别好的效果。


因为我去演讲时,我站在台上时,我心里知道:此刻我就是明星,大家都得听我讲,我说的话就是有份量,我就是中心…


所以,每次我站在上面,就一下自信起来,感觉跟前一天晚上紧张的准备稿子的不是同一个人。


这就是角色定位效应,你把自己定位成那样的角色,你就会那样的要求自己、呈现自己。


所以我跟朋友说,你再去公开表达时,你就要在心里告诉自己:我是演讲者,我是演讲者,我是演讲者,我站在台上就是中心。


这样你就自信了,这是角色带给你的天然自信。


你一旦自信了,就会发挥得很好。如果你不转变角色定位,站上台时还以为自己是那个害羞的孩子,那你必定不会发挥好。


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角色定位,其实就是:


你想成为什么角色,

就要按那种角色的要求去行动。




03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



第三层了。越往里越重要了。


之前,今日头条找过来,让我签个合同,公众号上的原创文章都在头条号上发一发,给稿费、给推荐位,这是干啥?


争夺优质内容资源。


从前,百度不仅做搜索,还自己做百度贴吧、百度知道,自己建设内容资源,用户有需求的时候,Google还不得不为百度倒流,因为它自己不做。


而今天,很多人不在百度上搜索了,因为优质的公众号内容你在百度上搜不到,公众号有了资源,所以你会发现微信在搜索上正在发力,越来越好用。


今日头条必须抢这个资源。


这就是资源结构层的意义。


每个人,都是自带资源的。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


梁宁说,两个人相亲,没有完整判断框架的人,都只能看一个人的表层,除了看脸,就只能打听一下:有车么?有房么?有存款么?


资源里,财富资源就是最表层的,再往里是一个人的人脉资源,人脉资源背后是一个人的社交层次,这个东西是把一个人引向未来的,不同社交层次的人,五年十年后,是有天壤之别的。


再往里,是一个人的精神资源,比如他的原生家庭是怎样的,他过去读了哪些书,吸收了什么人的能量,这个更重要,它在持续不断的定义你。


一个员工混职场,也要注重资源积累。


01 重视人脉资源——


恕我直言,很多人并不重视人脉,因为我以前就是这样。最近我的书要出版了,准备找一些KOL帮忙写推荐语时,才发现能用的非常少,其实按我在行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找很多KOL写推荐语都不难,但是临时去认识再求推荐就不太好了,平时的结识、维护、积累很重要。


关键时刻,人脉能为你撬动很多资源。去年认识到技术大佬曹政老师,我就发现人家特别厉害,平时非常愿意帮助年轻人,也愿意撮合大家做一些事,前段时间跟他们一起参加线下活动,虽然发现不太好融入(他们大都是技术圈的,一聊我就懵逼,听不懂),但我更加相信人脉的作用。


一个人,不管做什么,

都有很多人想帮他,他能不厉害么?


02 不断升级社交层次——


一个人怎样最容易停留在舒适区?


技术小白光跟小白玩,销售菜鸟光跟菜鸟玩,公号小编光跟小编玩,就像上学的时候,差生就天天跟差生玩。


如果你的社交层次不突破,其实你不会有进阶的渴望。


你触碰到上一层的资源了,你就有机会爬到那一层。人先被资源吸引,而后被资源推动。


03 不断丰富和升级自己的精神资源


查理芒格给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学院的学生讲课,主题是——选股艺术。


其实就是教你怎么挑选股票。


不过,一上来,他却在大篇幅的讲“普世智慧”。


啥叫普世智慧,就是所有人看了都有用,放在任何领域都有用的智慧,也可以称之为基础教育。


查理芒格指出:每个人都要有多元思维模型。


为什么必须是多元的?少了不够用么?我精通几个思维模型不可以么?


答案是:如果你只有一两种思维模型,研究人性的心理学表明,你将会扭曲现实,直到它符合你的思维模型,或者至少到你认为它符合你的模型为止。


我想到了一个词:偏见。


因为你的头脑中掌握的知识特别少,你的认知非常局限,因此你看到一件事时,通常会把那件事强行拽到你熟悉的认知里去判断,这样的话,偏见是必然的。


高手和大佬,一般都是偏见比较少的,因为他们知识储备量大,认知思维模型比较多,同时经验经历比较多,所以一件事,他们更倾向于比普通人看到更多的全貌,所以他们不容易有偏见。


查理芒格说:你的思维模型,必须来自不同的学科,因为你们不可能在一个小小的院系里发现人世间的全部智慧。如果你们知识记得一些孤立的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么你们无法真正的理解任何东西,如果这些事物不在一个理论框架中相互联系,你们就无法把它们派上用场。



挑选股票,看似是一件事,背后是无数件事,多个领域的综合知识支撑的判断,当然更接近准确。


当然,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必须终身学习,人一生就是在做选择,做选择其实就是在做判断,能否判断好,背后是你大脑的多元思维模型和强大的知识储备在处理信息和做决策。


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查理芒格这样的人,一生都在阅读学习。


限于篇幅原因,上面只讲的是知识层面的。


升级精神资源,更宏观的上,就是不断迭代自己,升级自己的大脑操作系统,重构自己,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感受到重生的感觉。


梁宁说,人生历程,总会在某个时刻,很多人都处在同一个角色,比如大家都曾是学生,大家都曾是小职员,但是一个人的资源结构,会推动他,在未来进入其他的什么角色。


你吸收怎样的能量,

就会长成怎样的人。

你拥有怎样的资源,

就能撬动多少财富。




04

第四层——能力圈



第四层和第五层是核心。


什么是能力圈?


你想要得到某样的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能力圈就是,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通常,你想成为什么角色,就要建设相应的能力圈。


一个人找工作,换工作,就是从自己的能力圈出发,匹配工作,升级能力圈,再匹配的过程。


你想要得到这份工作,你的能力圈可以么?


我最近招聘内容编辑和课程编辑,收到了大概50封简历,有大概十多封简历里面是这 2 种态度:


要么是——你一定要录用我,为什么呢?因为我现在特别想离开这个地方,我厌倦了现在的工作,去您那里我一定可以跟着你更快的成长...


要么是——哇,看到招聘好激动,虽然感觉自己都不太符合,但还是试一试,万一成了呢哈哈...


只有十分之一的简历,在认真阐述为什么自己的能力圈匹配这份工作,以及咱不匹配的地方可以怎么去建设。


一个职场人,一定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自己的能力圈,在那个能力圈里,你去哪都有饭吃。


同时,这篇还想聊一个更重要的:


——尽量减少在能力圈外竞争。


查理芒格说:你必须清楚自己有什么本领。如果玩那些别人玩的很好,自己却一窍不通的游戏,那么你注定一败涂地。要认真自己的优势,只在能力圈里竞争。


注意,这不是让你呆在舒适区,而是说让你别妄想自己能在能力圈外成功。


粥左罗,想要成为一个销售大神,想成为歌手,想做商务,想成为一个职业滑板运动员... 这些都是愚蠢的想法,注定一败涂地。


很多人都有执念,总想证明自己。


巴菲特和芒格都清楚,科技行业能赚到钱,但他们几乎不投资。



芒格说:我们既古怪又老派,我们不觉得我们在高科技行业拥有任何大的优势。实际上,我们认为我们很难理解软件、电脑芯片等科技行业的发展实质,所以我们尽量避开这些东西,正视我们的缺陷。


于是,他们在自己的能力圈里即传统行业赚了一辈子大钱。


你想成为什么角色,

就要建设相应的能力圈。

同时,

想在不擅长的领域取得成功,

你的人生可能会过得一团糟。




05

第五层——存在层



这是决定一个人终局的核心层。


什么叫存在层?


一句话:你这一生,希望自己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之前,360创始人周鸿祎发过一条朋友圈:“我的人生竟然如此失败,没有任何意义”。



普通人觉得那样已经了不得了,但在周鸿祎自我存在层的预期上,那就是失败,他大概希望自己的企业是BAT级别的。


梁宁在2005年同时认识了做豆瓣的阿北,做抓虾的徐易容,做校内网的王兴,当时从感知层看,三个人很像,都是文艺男青年,做的也都是WEB2.0的网站。


但十几年过去,三个人和他们的公司,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梁宁说:如果能够进入这三个人的内心,即使在他们看起来很像的2005年,他们对自己存在感和驱动力就是不一样的。


一个人对自己存在感的预期,是驱动他一生前进的最大动力。


因此,存在层,这个核心层,会推动二三四五层的变化。


前段时间读普京,他冷静、坚忍、不露声色、沉得住气,这是他的外在感知层,当然这也是他的能力圈,但支撑这些外层是他的核心层——他有高远的政治理想。



一个早期跟普京有工作交集的特工评价他:普京不酗酒,不抽烟,不贪财,不好色,他总是将感情深藏在心底。


同时,这五个层次都是互相作用的。


还是说普京。


比如少年时,普京很喜欢看《盾与剑》杂志,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间谍。


这个就是精神资源,影响存在感预设。


比如普京因为个子矮,篮球、足球都不适合他,他自己知道,所以他最后选择了柔道,并最终成为柔道黑带。


这个就是在能力圈里竞争。


再比如上学时,普京不与谁深交,因为他没时间交朋友,同学回忆:“他一放学就赶往训练场。”大学时,负责到学校招募间谍的人发掘了普京,因为对方看中了他沉默寡言又坚毅好学的性格,这恰好适合做间谍。


这里就包含了角色、能力圈、感知层的关系。


梁宁说:存在感之于人,就像生存之于动物一样,是触发情绪,推动行动的开关。你观察一个动物,它的状态,它的情绪,就是它的生存需求是否被满足。一个人为什么奔波,焦躁,不安,机关算尽,山蹿下跳?因为还没有被满足。


查理芒格认为,一个人的能力圈的扩充是非常难的。那怎么扩充?其实很多人不用扩充,因为他们的存在层不需要他们去扩充。


一个人的存在感被满足了,能力圈就不会扩充了,就好像很多女人结婚了就不化妆了一样,男人满足了就不奋斗了一样。


能力圈的扩充是痛苦的,只有那些存在感没有被满足的人,才会持续扩充。


存在层,指引个体命运走向。

但存在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在五层相互作用下迭代升级。




结语:


以上就是本文对个体发展五层次的阐述,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思维模型,去判断识人,更好的与人相处,在职场中更好的管人用人,甚至去找你的另一半。你更可以用这个思维模型,更全面的解读自我,重构一个更好的自我。


如有启发,请转发支持一下,好久没让大家帮转发了,我最近在尝试升级团队,以便给大家更优质的内容服务。感谢大家一直的支持。



END


粥左罗21天写作训练营:第二期写作训练营已关闭报名,第三期已开放报名,前100名有优惠,感兴趣可以在公众号菜单栏进入。


50节音频课:写作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每个人的必备技能,我的全新写作实战课,已经有超过3600人加入学习,点击链接→毕业第4年赚到第一个100万:我的所有逆袭,都是写作能力带来的购买,可以试听前两节。


加入6000人的知识星球社群:我正在运营一个知识型成长社群,供核心用户抱团学习、成长、交流、分享,目前已经有6400位同学加入,详细了解请点击→粥左罗社群运营3个月公开复盘:5200人抱团成长是怎样一种体验?


【2019新年小福利】已经进了粥左罗知识星球的朋友,现在可以加粥左罗私人微信号,目前仅开放给星友,可以去星球置顶帖查看。


这是我见过处理人际关系最糟糕的方式

工作5年观察:快速在职场崛起,拼这10个认知

一个人注定越混越好的三种标志

一个人怎样才算见过世面?

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是让他忙到没时间成长

脱不花鲁莽定律:先搞起来,你就成功了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